
傳統糖尿病分類粗疏 容易延誤糖尿病治療
一直以來,醫學界在臨床上主要把糖尿病分為1型及2型。
然而,這種分類方法過於粗疏籠統,造成偏向以患者的年齡來分辨其糖尿病類型。但糖尿病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慢性疾病,由不同因素所導致,而不同成因的糖尿病治療方法又有所不同,所以若未能把糖尿病精準分類,或是錯誤診斷了糖尿病類型,將會大大延誤糖尿病治療,加快及加劇了併發症的發生。

新五大糖尿病類型及治療方法
瑞典隆德大學糖尿病中心及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於醫學期刊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發表報告,他們根據不同糖尿病患者的不同致病因素 (例如胰島細胞抗體、胰島素分泌、胰島素阻抗、BMI及年齡等),提出重新將糖尿病分為五大類型:
精準分類對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性
英國有研究指出有38%於30歲以後確診的1型糖尿病的患者被錯誤診斷為2型糖尿病,使他們並未有接受正確的糖尿病治療。根據發病成因,他們應該接受胰島素治療,卻因誤診而接受了口服藥治療,使糖尿病治療效果不佳,更有可能引致糖尿病酮酸中毒 (DKA)。錯誤的糖尿病治療方法使患者錯過黃金時間來控制病情,增加患上各樣併發症的風險,例如心血管疾病、視網膜病變、慢性腎病、周邊神經病變和足部病變等。此外,錯誤的糖尿病治療方法亦會削弱胰島β細胞功能,使未來的治療需要進一步升級,實在是得不償失。
根據另一項研究顯示,在同一批的糖尿病患者中,傳統糖尿病分類方法只能分辨出1.2-6.4%的胰島素缺乏患者,而新式糖尿病分類方法則能分辨出23.9%的胰島素缺乏患者 (17.5% SIDD患者 及 6.4% SAID患者) 。因此精準的糖尿病分類在糖尿病治療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,幫助患者及早對症下藥,有效控制及治療糖尿病,延緩併發症的發生。
分辨自身糖尿病類型 制定個人化精準糖尿病治療方案
身為糖尿病測試領域的專家,GemVCare深知糖尿病人士的需要。我們推出了BChealth糖尿病分類測試,透過檢測糖尿病患者體內的C肽及胰島細胞抗體水平,並計算胰島素阻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,為患者分辨所患有之糖尿病類型,幫助醫生按患者需要制定個人化並精準之糖尿病治療方案,包括胰島素注射、不同種類的口服藥、控制體重等。
此外,我們亦提供為糖尿病人士而設的保糖測®,結合基因及健康數據精準評估患者出現併發症之風險,亦能預測早期胰島素治療、遺傳藥理學及不同糖尿病治療選項的效果。醫生能根據測試結果為患者設計個人化的糖尿病治療方案,延緩併發症的發生。按此了解更多保糖測®測試詳情。
